第277章 巨蟒阻河(1/2)
抵达瓦城,卢灿立即得知一条不太好的消息。
三天前,胡康河河谷一带爆发山洪,先头探路团队,被困于大牙山的山半腰。
幸亏一行人夜间扎营时选择的平台较高,未发生人员被洪流卷走的事情,不过,他们的行囊船被洪水冲走,所带物资损失大半。
好在陈晓随身背负的无线电台,尚能工作,联系上腊戌大本营。昨天洪水稍退,大本营这边,物资重新装船,已经前往大牙山进行补给。
听到消息后的卢灿,顾不上在瓦城歇息,乘坐直升机连夜赶往腊戌。
一同前往腊戌的,还有纳徳轩珠宝驻瓦城办事处经理梅生。
梅生招聘了两名本地员工,负责收集缅甸市面各类珠宝的行情讯息,他本人,则亲自负责纳徳轩与杨家合作的几大矿口的开采事宜。三个月来,干得还不错,将几大矿口的月开采情况、原石质量、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最新动态、市场行情,以周报的形式,发往香江。
终于改变纳徳轩以前对缅甸情况两眼一抹黑的状况。
看到卢灿身旁的杨坤等杨家人,他说得更多的是卢杨两家其它几个矿坑的开采情况,对龙肯天龙生矿区的事情,只字未提。
从他汇报的情况来看,缅甸杨家似乎在有意识的减少产量。
卢灿倒是有些理解,为何杨家想要封存龙肯天龙生矿区。
无它,卖不出价耳!
八十年代初,缅甸翡翠原生的出产,抵达一个峰值,1979年缅甸原石正规出口渠道的记载数量为112万吨,其它非官方渠道出口的数量,能超过这一数值的两倍,创历史最高值。
1980年,香江高端翡翠的市场价格,相比去年暴涨一倍。
这就奇怪了,原石进入市场量增大,为何成品翡翠的价格还如此疯涨即便是经济增长,消费能力提高,也不可能带来如此涨幅。
原因就出在珠宝商囤货的身上。
譬如纳徳轩珠宝,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囤积的原石,足够珠宝店铺使用十年。在香江,纳徳轩还不是最大的珠宝销售商,像超一流珠宝企业金大幅、周生、长龙这几家,所囤积的原石,估计数量更吓人。
娃达虽然也有珠宝店铺,但他们的主业并不在珠宝销售,规模一直很小。有很多缅甸矿主,根本就没有珠宝店铺,因此,杨家等一批缅甸翡翠开采商,并没有从这一轮涨价中获得好处。
他们自然不干了。
控制原石出口数量,成为他们插手翡翠市场价格的最好手段。
想到这,卢灿倏然警觉,自己竟然忘了这件大事——翡翠价格控制权第一轮争夺战!
现实总能触发一些隐藏在脑海边角的记忆。卢灿还真的想起来,上辈子缅甸翡翠开采商,全面控制翡翠市场价格,就是从这一轮风波开始的。
东南亚成品翡翠涨价,原石开采商却一丝利润没捞到,以杨家为首的缅甸翡翠原石商人们愤而反击,这一轮风波一直持续到八五年。
记忆中,缅甸翡翠开采商,正是此时,掀起第一轮的“缅甸翡翠老坑矿口资源枯竭论”,并开始强行封存老矿区,对老坑原石进行限量供货。
老坑真的缺货吗不知道,反正到卢灿离开的那一年,也没听说过老坑断货。
继而他们将资本投入新矿区。
新矿区所开采的翡翠,质量要远低于老坑,例如八一年底到八五年之间,被他们推销出去的“八二玉、八三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这两手打得东南亚翡翠市场一片狼藉——高端翡翠价格井喷,低端市场价格混乱。
东南亚的珠宝商,尤其是纯粹靠购买原石生存的珠宝商,也试图组织反击,他们将八二玉和八三玉贬斥得一无是处,并拒绝接受这种供货。
八二玉、八三玉品质差的言论,影响几十年,就是他们干的。
说句良心话,八三玉的品质确实不如老坑原石,但也没有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么差。
在明年年初,这些珠宝商联合体,甚至成立了东南亚玉器销售联合会,联络大家统一行动,继续把持翡翠成品的市场价格,并抗衡缅甸原石采购商。
缅甸翡翠原石的出口量,在1983年一度下跌到不足七十万吨。
此时,双方都有些撑不住了。
更为危险的是,缅北矿主原本与珠宝商的亲密关系,被这两三年的对垒,弄得支离破碎,这场商战,缅甸翡翠开采商、东南亚珠宝商家,都是失败者。
结果,缅甸政府成为最大赢家。
他们提出,以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加大翡翠原石的走/私打击力度,国内所有翡翠原石,必须走公盘的形式,才能获得出口许可。
缅甸公盘不是新鲜事物,缅政府想要插手翡翠市场定价权很久了,他们于1964年3月开始举办首届翡翠玉石毛料公盘。可那时,无论是缅北矿主,还是珠宝销售商,更喜欢从矿口直接进货,没人理睬这一“中间商抽头”的举措,致使翡翠公盘,徒有虚名。
这次东南亚珠宝商与缅北矿主的纠纷,给了翡翠公盘出头的好机会。许多撑不住的矿主,偷偷将原石送上公盘,而那些没多少存货的珠宝商为了生意,也转向公盘求购翡翠。
因此,缅甸政府通过翡翠公盘控制原石销售,在翡翠市场定价权方面,有了巨大影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得就是缅政府。
从八四年以后的翡翠公盘,每年的销量都能占到缅甸翡翠原石出产量的四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