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宣德正炉(2/2)
这应该是叶家祖先留给后人的家族复兴财产,被自己带出来。当然,这只是猜测。
等到汉阳,找找阿尔达汗先生的后人,如果还在世,不妨接济他家一下。老先生留给自己太多的宝贝,他的后人,自己怎么着也要庇护一二。
冬天衣服厚实,一人装了十块,虽然沉甸甸的,但并不显。
丁一忠将樟木百宝箱跺碎,随手扔进茶窠中。
回到茶厂时,闵弘主任的办公室,多了一位方面大耳的中年人。见卢灿进来,闵弘连忙站起身来介绍,“杨厂长,这位就是香江的客人,刚才采购了二十斤一级君山银针。”
这杨厂长就是刚才从船上下来的那帮人中的一位。
“稀客啊!我们这岛上,鸟不生蛋的地方,难得有贵客光临!”这位杨厂长很会说话,操着浓郁的岳州方言,伸手和卢灿握了握。
“这可不是鸟不生蛋的地方,君山岛历史底蕴深得很呢,我在香江就听人说起过。这不,我这次来岳阳楼游玩,特意上岛找找湘妃祠,可惜的很呐……”卢灿说着,还遗憾的摇摇头。
“哦这么说,州里准备重修湘妃祠的决策,是正确的啰还是州里领导眼光高啊,你们香江人都慕名而来!”杨国生今天去农场总部开会,就是商讨岛上古建筑重建一事。
他作为茶厂老大,茶厂效益好的很,他自然不太愿意铲除部分茶园,让给那些建筑。可又有什么办法
君山农场的大领导,行政级别是正处级,他只是正科级,只得服从命令。
“哦岳州地区领导,已经下定决心,重修湘妃祠”卢灿忽然想起自己上岛前的许愿。现在,那些宝贝都很完好,自己,是不是该还愿了
“对嘞!准备重修娘娘墓(二妃墓)和娘娘祠呢。这不,让我们回来商量着铲除那一带的茶窠。”杨国生挠挠头。
“什么时候开工可愿意接受信捐”卢灿问道。
杨国生的文化水平应该不高,没明白卢灿的意思,挠挠头,“信捐啥玩意”
旁边的闵弘赶紧轻声给他解释,“信捐就是信徒的善捐,捐赠的。”
“啊还有这好事”那杨国生一愣,脱口而出。
怎么看卢灿都很年轻,他能捐款修祠
“能接受吗如果能接受,我献捐拾万信款。杨厂长帮我问问”
“多少啊拾……拾万你没说错吧!”这次,不仅杨国生发懵,旁边的闵弘和罗友国两人,也张大嘴。没想到啊,这位撞上来的游客,这么有钱
卢灿笑着点点头。
“你没骗人”这家伙依旧问出一句很没礼貌的话,见对方再度点头,他立即拉着卢灿的手臂,“中!我这就打电话给白场长和吴书/记!卢先生去我办公室坐坐。”
他口中的白场长和吴书/记,是君山农场的两位大头头。
他的办公室在茶厂最西头,到办公室后,没急着打电话,先给卢灿和丁一忠两人重新泡了杯茶。
这位茶厂厂长虽然看起来有些混,但还是很精明的,仔细询问卢灿的姓名,家中有什么产业,能不能做主等等,再度核实卢灿承诺的准确性。
核实无误,确定有谱,他才拿起电话。
他的办公室是单间,单张办公桌,墙上还贴着两张革/命画,比闵弘那边强太多,
卢灿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那蓬蒜苗上。
准确的说,是养蒜苗的那件铜炉上!
这款铜炉,三才足,冲天直耳,敞口,颈部内缩,颈矮而细,扁鼓腹,有拙朴的厚重感,外壁隐隐透着星点金光!
嘶!卢灿吸了口凉气!
上手铜炉百千,都不及这桌上养蒜苗的铜炉,更像正品宣德炉。
这方铜炉,有大雅之相!
王士襄老人在他的《论宣炉》一文中,明确提出,“宣德者,型制大雅。古朴,源于器形,仿《宣和博古图》;雅致,源于精工十二炼,外壁如婴儿肌,触之滑腻,观之星光闪亮。”
卢灿忍不住,蹲在这尊铜炉面前,四下观瞧,又伸手摸摸腹壁。藏经色的腹壁,虽然冰凉,可是真的很滑腻,没有丝毫的金属沙粒感。
这尊铜炉,造型仿制的是商代“云烟鼎”。
《宣和博古图》第四卷中有“云烟鼎”的摹绘图象,与眼前的铜炉,一模一样。
《宣和博古图》真的是本好书,记录了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从商代到唐代的铜器。并且每一件都摹绘图象,勾勒铭文,并记录器的尺寸、容量、重量等,间附考证。所绘器形非常准确。甚至还在图旁器名下注“依元样制”,或“减小样制”等以标明图象的比例。
其实卢灿心底已经有定数,这尊铜炉,八成是正品宣德炉!
可惜,其内养着一尺高的蒜苗,还有半炉膛的清水,不能上手。
无论是不是,这尊铜炉,自己一定要收下!
此时,恰好杨国生打完电话,脸色兴奋的看看卢灿,见对方趴着看自己的养蒜炉,高兴之下,大手一挥,“卢先生,喜欢这铜炉喜欢稍后就带走!”
“杨厂长,这铜炉哪儿来的”
“哪儿来的”他挠挠头,想了半天后才恍然大悟的说道,“五六年的时候,我分配到厂里当技术员。刚好破四旧的队伍上岛,推倒湘妃祠,我看条案上这尊炉子还不错,就捡了回来。你还别说,这铜炉,每年为我提供七八茬蒜苗呢!”
卢灿听完,哭笑不得!
这铜炉,就是宣德炉,湘妃祠的神供!
前文说道,明成祖朱棣清扫干净洞庭湖水贼,他的孙子朱瞻基,在宣德四年下诏重建湘妃祠,以煊赫朱明皇朝的恩典。
既然大修湘妃祠,他赏赐一方真品宣德炉做神供,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