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217章 回府去

第217章 回府去(1/2)

目录

小太监汪贤今年不过十六岁。

他平常办事其实也是很细心的。

但是昨天宫里确实是一团乱,准附马和大学士打起来了,天上又下了大雪。

他先是跑来跑去传消息,又要给各宫送炭火、添棉衣、还要组织人手扫雪……

一直忙到深夜,汪贤才想起来,自己忘了一件大事——王老爷还在值房里候见!

出了这样的纰漏,丢了天家的脸面,依宫里的规据是要杖杀了汪贤的。好在王康替他求了情,只罚了五年的俸银。

这样将人忘在那里,天家这边也有些尴尬,只好请出太后来接见王康。

这礼遇便算是很高了。

对于王康而言,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就连高官显贵们,有几个能得见太后天颜的?

他是生意人,在家里脾气硬得没边,处世却极有些周全。本来是一盏茶的接见时间,此时太后却与他聊了近一个时辰。

反正太后也没什么别的事……

“草民实不相瞒,笑儿以前,确实是有些痴呆的。”

既然被问起了,王康心念一转,便索性将这件事就此了结。又道:“但草民绝不敢欺瞒天家,前两年笑儿便已然开窍了,但自家事、自家知,外人传来传去的多少就有些不实之处。”

“是是是。”太后点点头,笑道:“听说准附马如今,却是比一般人还要天资聪敏。昨日那首词,实在是好啊,将陛下夸得很高兴。”

王康连称不敢。

太后不由叹道:“你也是不容易,经历丧妻之痛,又不因这孩子幼年痴呆就嫌弃他……这一路拉扯大,恐怕是不容易。”

王康心道:那当然是不容易,我娘和缨儿可是相当不容易。

他嘴里却是喟叹道:“是啊,养儿之难、有苦自知啊。他自幼痴呆,在外人看来是傻孩子,但在草民这里,自己的骨肉,怎样都是家里的宝,草民自然是要一把屎一尿地拉扯大,唉。”

“好好好!如今孩子开了窍,想必就是上苍被你这一片爱子之情感动的!”太后老泪纵横,叹道:“淳宁能遇到如此心善的公爹,是她的福份。”

“其实,草民一见太后娘娘,便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王康也是湿了眼睛,道:“母亲当年亦是吃斋礼佛,她也是最疼笑儿的,如今想来,草民心中还是唏嘘不已。”

太后不禁心生感慨道:“我的长子出生便已夭折,不然也是如卿家你这般年数啊,既有福缘……”

她说着,对身边的宫人吩附道:“将我那两箱首饰抬出来。”

接着又对王康道:“算是我这个老祖母给儿孙的贺礼。”

说到这里,太后便想起一件事来,又叹道:“听宗人府说,竟是连成亲后住的公主府也是卿家给备下的,这份周全真真是,真真是让天家惭愧啊……”

“这是草民应该的,应该的!”

“如今京城宅贵,宅子怕是不好找吧?”太后关心道。

王康连忙道:“是啊,草民也是好不容易才在什刹海边上找了一处大宅……就在广化寺的旁边,隐隐还能听到寺里的暮鼓晨钟,一应器具都准备好了,明天就能打扫出来开始置婚礼。”

“好好好!卿家真是太有心了。如此一说,连我这个太后都想着以后能去淳宁的公主府住两天。”太后大悦。

她吩附人回头就将那两箱首饰抬进去,接着又对王康夸赞不已。

王康涕泪俱下,道:“家母在世时就一直谆谆教诲,因此,草民虽是商贾,却有一颗忠君之心。”

“好好好,于令堂而言,卿家实乃大孝子;于儿孙而言,卿家实乃好长辈;于我与陛下而言,卿家实乃一个好亲家!”

~~

等王康出宫时,手里便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幅卷轴。

却见王笑与一个少年郎正坐在马车上,贼眉鼠眼地嘀嘀咕咕着。

“父亲。”

那少年也是嘻嘻一笑:“伯父好。”

王康先是向那少年点点头,接着便向王笑骂道:“逆子!你还有脸叫我?汪公公说你昨夜就出宫了!”

王笑羞涩一笑,道:“爹,你还不明白吗?”

“明白什么?”

“你那京酒商会公然反对禁酒令,陛下自然要给你一点苦头吃。”

王康一愣,喃喃:“你是说,陛下是故意将我晾了一夜?”

“爹放心,这事现在过去了……昨天我也是劝了陛下好久他才放过你。”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王康方才大松了一口气,心中后怕不已。

他目光再看向王笑,便觉着这个老三还是比老二要孝顺很多的。

王笑便想伸手替他将那卷轴放下来:“爹你举着这个累不累?”

“别碰!”王康叱道。

“这是什么?”

“陛下赐给老夫的宝墨!传家用的!”王康郑重其事道。

王笑心里翻了个白眼——要是到了清朝,你就要因为这个传家的墨宝被杀头。

他却是笑道:“写得什么给孩儿看看,看是不是和我猜的一样?”

“别碰!爪子离远点……”

-------------------------------------

三两日功夫,一家‘金拱门’便已在京城开张,地点正好在闻道书院附近。

今天王珍没来书院讲学,王珰早早便下了学堂。

虽然能早退,但他却是心中忧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