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 身居高位(七夕快乐)(2/2)
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乡下。这里已经离大海不远了,仅三十里左右。四下望去,一片丘陵地带。在这里的山岗,绝对没有一寸闲置的土地,能植树的植树,能种菜的种菜。但最让人喜爱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竹子。
张一凡去过井冈山,看过那里的竹子,而这个小镇下面的农村,居然也是一片接一片的竹子。这些竹子在江淮,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而湘省大都不是,湘省只当它是一种植物。
江淮的竹子,成年竹子加工成竹伐,加工成工地用的竹板,也有加工成箩筐,椅子等等,更有些地方用来加工成竹艺术品。
江淮的竹笋,每到春冬季节,收购竹笋的工厂很多,都是大卡车卡车的拉走。这些竹笋,将加工成笋罐头,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这就是江淮人所说的产业化,他们就可以将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东西,做成产业。
一些普通人家,一年卖出去的竹笋都有一二万块,而这个数目,却是很多内地村民,几乎是一年的收入,或者是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关于这个问题,张一凡曾经在心里反复自问过,内地没有竹子吗内地没有笋吗为什么内地就不能把它做成产业
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竹林,让张一凡感触良多。
车子进入一个村庄,那里有镇领导和村干部在等,他们得到通知,今天张首长会过来视察。张一凡事先说了,该干嘛就让村民干嘛,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担误了人家的工作。
江淮这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即使在农村这种地方,每个村庄基本都有工厂。这些工厂不会很大,有的几十人,有的百人,当然大点的也是好几百人的工厂。
一般这种农村企业招工有难度,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加入了工人队伍。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做农活,平时都呆在工厂,非常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时间。
所以张一凡说,江淮的农民实在太幸福了。现在不论走到哪个村庄,哪怕是那些年纪很大的老婆婆老爷爷,几十万家底不在话下。
张一凡一行来到眼前这个村庄,村庄夹在两山之间,由于沿海大都是丘陵地带,所以山与山之间,就是建村的好地方。
山沿边,有一条不大的河流,村庄就沿河而建。
镇长和记还有村干部,小心翼翼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他们说村里有三个企业,两家私人企业,一家村办企业。这种企业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没什么文化也成。
因此,这就成了江淮特色。
由于大部分村民都进了工厂,村里的田土活就做不了这么多。靠近河边的良田,基本还在耕种,但是稍为靠山边的土地,就租给了花木园林公司。
这些地被合理利用,每个月给村民多少钱。
这一点,张一凡曾跟内地很多干部说过,让他们学习江淮这种做法。内地由于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他们就把家里的地给荒废了。其实就算是不租给花木公司,他们完全也可以自己种树木,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也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镇长说,我们的原则就是,工作要做,但是土地不能荒废。别看现在这些地,看去花木漫山遍野的,其实当初我们下面这些村干部做了相当多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如何引导他们发家致富。很多村干部,可谓是绞尽脑汁。
为此,我们甚至还展开过村与村之间的竞赛活动,看看哪一届的村干部为村民牟取的利益最多。能者,庸者下,这就是我们对村干部的录用原则。
张一凡说不错,不错,随后对腾飞道:“你要把这些经验都记下来,以后全国推广。”
:都出去约会去了哼!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家伙浪漫去了。
不过我还是保持更新,做人不能食言。三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