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不良人 > 第二十六章 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二十六章 当时年少青衫薄(1/2)

目录

苏大为与李贤并无太多私交。

之前见过几面,第一次是武媚娘介绍她的一帮子女。

后来则是在太子的宴请中见过一面。

那时的印象里,李贤还是个圆脸的小胖子。

数年未见,这次再见,李贤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圆脸不见了,似乎因为长身体,脸颊瘦了下去,而个子却长得飞快,已经有六尺余,差不多后世一米七的样子。

不过看脸型和五官,依稀有过去的影子。

一双眼睛神采奕奕,比起太子李弘的聪慧沉稳,颇有一种朝气蓬勃之感。

“沛王长大了啊。”

苏大为忍不住道。

若是别人这么说,以李贤的性格说不准会勃然大怒。

你谁啊,凭你也配评价孤的“大小”

但是苏大为不一样,苏大为可是武媚娘在一众兄妹面前郑重介绍,要以阿舅视之。

一句话,自己人。

而且太子李弘对苏大为也十分敬重,曾数次在弟妹面前说苏大为见识不凡,有国士之风。

更何况,方才在殿上发生的事,消息灵通的李贤已经听说了。

这才有了此次的会面。

甚至还抢在太子之前。

“阿舅说的是呢。”

李贤亲热的拉着苏大为的手道:“阿舅为我大唐征战在外,贤儿与长安百姓方能安享太平。如今贤儿已经长大了,天幸阿舅如今回来,贤儿正好与阿舅多多亲近。”

一番话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却丝毫不让人感觉有吹嘘拍马的感觉,只觉得以李贤皇子的身份尊贵,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实属难得。

若换一般的臣子,此刻只怕已经感激涕零,恨不得为之肝脑涂地了。

李贤说着,拉着苏大为的手,走向一旁早就设好的座位。

几张青竹制成的逍遥椅,一方小竹桌。

桌上放着三俩点心,有清茶一壶。

倒是十分雅致。

一边先请苏大为落座,李贤一边道:“这逍遥椅听父皇母后说,也是阿舅发明的,并且献入宫中,父皇平日十分喜爱,我见了便也让巧匠制了几张。

一试之下,果然不愧‘逍遥二字’,坐在上面十分快活。

还有这桌子,摊开成桌,折叠起又不占地方,简直是神乎其技。

母后常说,不知阿舅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

能言善道,夸人不着痕迹不算出奇。

奇的是李贤这份心意。

而且从苏大为在含元殿发生那些事,到出来,不过一时半刻。

李贤居然能将这逍遥椅和折叠方桌都备好。

哪怕明知他是刻意为之。

这份心思,这份机敏,也令人刮目相看。

李贤此时在苏大为对面坐下来,一双眼睛牢牢看着苏大为,眼里嘴上都是笑。

“母后平日里常说让我向阿舅多多请教,定有进益,闻知阿舅刚刚从朝会出来,贤儿可就忍不住了。

一番孺慕之情,未免急切,阿舅勿怪。”

一番话,既解释了请苏大为来的缘由,又处处透着亲切亲近之意。

不愧是后世的章怀太子,李弘之下,就属他了。

不过……

如此急切,当真是为了亲近,还是有别的心思

如果苏大为不知道王勃的事,或许只把李贤当做孩子看。

可是有了王勃《檄英王鸡》事件在前,苏大为心中也不由暗自多想了些。

唐代的成年,可与后世年纪界定不一样。

李贤如今也是小男子了,据说也识得那男女滋味。

而且在这宫中长大,耳濡目染都是帝王之学,又有李唐优良的基因。

可千万不能把这等皇子,当做明朝那种养猪式的废物点心。

苏大为心中电转,嘴里轻轻一笑:“沛王有心了,往日我在外征战,无遐它顾,没想到沛王如此惦念。”

“阿舅。”

李贤把手伸过来,再次握住苏大为的手,轻摇了摇,以略带撒娇的语气道:“我都叫你阿舅了,你还叫我沛王,难不成阿舅不认贤儿吗”

这话说的。

要你不是太子,就凭你摸老子小手手,老子也一拳打你个乌鸡眼你信不信

苏大为嘴角微抽了一下,不动声色的将手抽了出来。

勉强把嫌弃之意给压住。

“礼不可废。”

“阿舅!”

李贤的眼神透着幽怨,小手手又摸了过来。

“您不认贤儿了吗”

苏大为再次抽手,轻咳一声:“有人时还称沛王,没人再称你……贤儿。”

“这就对了嘛!”

李贤终于高兴了,终于没再追着苏大为的手。

他左右看了一眼,以眼神示意一旁的太监使女们后退。

一直退到听不见二人对话的距离,他才得意的一笑,亲自为苏大为倒茶。

小声道:“阿舅,贤儿听说你方才在含元殿上大放异彩,令父皇和母后都交口称赞,有些不开眼的大臣,居然想弹劾阿舅,嘁,那些没眼力劲儿的,就该把他们杖死,看他们还敢胡言乱语。

也不看看阿舅是谁的人,你说是吧,阿舅”

谁的人,那自然是武后的人。

“阿舅,你在殿上念的诗,我听人说了,实在惊艳,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阿舅。”

“贤儿请说,为舅当知无不言。”

苏大为实属无奈。

本来想做臣,人家非上赶着认舅舅。

我能怎么办

也只好认武则天的儿子做外甥了。

他看了李贤一眼,看着李贤眼珠乱转,心里想的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李贤不知苏大为的心思,若知道,只怕会一口血喷出来。

他舔了舔唇,有些按捺不住急切的道:“阿舅,您在殿上念的几首诗,是阿舅所作吗”

“咳咳,其实是我小时候,家门前有个和尚经过,那时我一时好心,给了和尚一块炖肉,和尚后来念了几首诗做酬谢……”

“等等,阿舅,你给和尚炖肉”

据说最早的沙门提倡的是戒除荤腥。

这个荤腥乃是葱蒜韭一类刺激味大的菜,倒不是特指肉类。

但是唐朝和尚持戒,吃素的倒也挺多的。

按苏大为所说,似乎是个行脚僧人,这等僧人,理当也是吃素才对。

苏大为居然给和尚一块肉。

李贤整个人都凌乱了。

“和尚,不是持戒吃素吗”

他狐疑的看向苏大为:“阿舅,莫不是你诳贤儿其实这诗是阿舅所作对不对。”

“你小小年纪,怎地如此多疑,这肉嘛我是给了,那和尚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倒也不必着相。”

这话说得李贤一脸懵逼:听着好有道理的样子。

“这诗,是那位和尚教阿舅的吗”

“没错。”

“那位和尚法名是什么可有度牒”

若真是隐世大贤,哪怕是僧人,只要有法名度牒,也定能找到此人。

“哦,他的法名好像叫济颠。”

“济颠好古怪的法名。”

李贤说了一句,暗自打定主意,待此间事了,一定要访访那位叫济颠的僧人。

完全没发现,苏大为正一脸怜悯的看着他。

如果要找济颠和尚,就请去几百年后,杭州灵隐寺吧。

“那阿舅,你在殿上吟的诗是叫何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