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民有、民治、民享(2/2)
太平洋战争给日本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太平洋战争的损失仍比不上南北战争。如果仔细揣摩的话,就可以感受到林肯的演说也在尝试缝合因内战而出现的美国社会的深刻裂痕。“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就需要美国人民的奉献和牺牲,林肯如是说。
《日本国宪法》的由来
其实,令人过目难忘的“民有、民治、民享”,在现行的日本宪法中也能发现相似的表述,那就是1946年11月3日颁布的《日本国宪法》前言中的一节。
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其权威来自国民,其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其福利由国民享受。
“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其权威来自国民”代表民有,“其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则是民治,而“其福利由国民享受”就是民享。可以说,宪法前言的这段内容,就是基于“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
对于在《日本国宪法》前言中加入“民有、民治、民享”这一点,大家是否会感到惊讶呢?啊,并不惊讶吗?原来如此。大家都知道《日本国宪法》的条文本身是战后根据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scap)准备的草稿来制定的,既然是美国人起草的,那么出现林肯的话语当然也不奇怪。大家是这样想的吧?
请大家先记住刚刚所说的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的演说,以及《日本国宪法》前言中的这些内容,因为接下来我想先换个话题,提个小问题考一考大家。当然,稍后大家应该会发现,其实所有话题都是互相联系的。那么,在这里就容我稍微离题。曾经有位政治家说过,“历史就是数字”,具体是这样说的。
政治源于众人所在之处。且其起源之处的人数绝非数千人,至少应有数百万人,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会诞生真正的政治。
历史就是数字,即使有数千人的诉求,政治也不会有所反应,只有达到数百万人的规模,政治才会开始出现反应。相当激进的观点呢。大家认为这段话是谁说的呢?给个提示,这个人在20世纪的前半期就已经去世了。
——不是日本人?
不是的。但如果是日本人说出这样一段话,感觉还挺厉害的。
——阿道夫·希特勒?
确实像是他会说出的话,但不是他。
——如果比希特勒还早的话,是伍德罗·威尔逊吗?
这要是被威尔逊听到的话,只怕他会悲愤而死吧,因为他是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肯定不会这样说话。
答案是列宁。他与威尔逊确实是同时代的人。列宁的祖国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英国、法国还有日本同属协约国阵营。在与德国的激烈战争中,沙俄疲态尽显,终于在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之后又在11月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列宁与托洛茨基共同推动着革命的发展。
现在,我们试着再来理解一下刚刚所引用的列宁的话。列宁所说“诞生真正的政治”,如果进一步解释的话,大概可以得出“之前的都不是真正的政治”这样的结论吧。在20世纪前半期,可以断言没有“真正的政治”“大众的政治”的大国,大概就是俄国了吧。因为当时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自不待言,即使在没有受到殖民主义摧残的国家中,最晚建立立宪制度的日本,也已经在19世纪末制定了宪法,并建立了帝国议会制度。在尼古拉二世统治的沙俄倒台数年之后的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接下来我们慢慢回到正题,让战争转化为革命的政治家列宁所断言的“历史就是数字”这一结论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时,伤亡数字所带来的冲击将会决定性地改变战后的社会。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考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线战场上俄方的巨大伤亡。
同样地,在探讨《日本国宪法》时,也必须把太平洋战争中日方的大量死伤和日本社会所遭受的重大打击一起加以思考。当然,说到日本的伤亡,我们也不能忘记在那场战争中,还有众多遭受了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战争同样给这些国家带去了大量的伤亡。
一提到日本宪法,马上就会出现诸如这是ghq起草的宪法,是被迫接受的宪法等论调,但是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日本宪法与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它们都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在众多的生命消失之后,国家需要新的社会契约,广义而言就是宪法。
说到宪法,特别是明治时代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大家的印象大概是所谓“不灭的大典”吧。然而,不论是葛底斯堡演讲还是《日本国宪法》,其实都属于某种新的社会契约,它们都明确构筑起了国家的基本秩序和信念。而从广义上来说,这就是宪法了。
不论是葛底斯堡演讲中关于“人民”的部分,还是《日本国宪法》当中“其权威来自国民,其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其福利由国民享受”的内容,都非常强调这一理念,而其背后却有着极为深刻的理由。根据日本厚生省(现厚生劳动省)的估计,包括军人、为军队提供劳务者以及平民在内,共有310万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