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 四 日俄战争带来的影响

四 日俄战争带来的影响(1/2)

目录

日本与美国的共同步调

甲午战争具有帝国主义时代代理人战争的性质,日俄战争更是如此。战争中,给予俄国财政援助的是德国和法国,而给予日本财政援助的则是英国和美国。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在《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中答应修改部分不平等条约,以此作为对日本的支持。有意思的是,日俄战争爆发前,美国也做了类似的举动。

在日本还没有下决心开战,军部开始进行陆海军联合演习的1903年10月8日,美国与日本一同进行了一项活动。日本与美国在商议后,同时宣布修改各自与清朝签订的通商条约。这两者之间看似毫无关系,其实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窥见日俄战争的代理人战争性质。

日本与清朝修改通商条约所释放的主要信号是,“日本要求在东三省的满洲实行门户开放”。日本通过修改通商条约,使得清朝决定开放更多的城市。美国也在修改的通商条约中,要求清政府开放更多的都市。观察这两个同时发表的条约,可以发现其中释放了这样一种信号:日本与美国要求开放满洲地区的门户,使外国商人可以自由出入并经营企业。

通过签订这样的条约,日本与美国向全世界宣示了战争结束后满洲会发生的状况,美国由此为日本创造了一个比较容易募集战争经费的环境。了解这样的背景之后,看到那些貌似与战争毫无关系的条约,也能够知道“这些决定促成了战争”。此外,相较于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的门户开放宣言,这一次的要求也稍稍向前更进了一步。

代理人战争的规则之一,就是要让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知道,“这场战争赢了的话,会有这样的种种好处”。

——德国和法国为什么会援助俄国呢?

其中各有说来话长的缘由,没办法简单地说明。但法国援助俄国的理由之一在于,“已经上了贼船”。在俄国铺设东清铁路时,法国银行曾经援助俄国政府。因此,如果俄国输掉战争,法国可能就没法收回19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东亚投资的铁路公债。得知俄国要与日本打仗,法国也感觉有些没底,只好说:“没办法了。总之,加油吧。只要能小胜就好,战争可别拖太长时间了。”

在德国方面,仿佛魔术师般控制着中欧和东欧国际关系的俾斯麦下台了,现在由威廉二世这位通过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获得了极大权势与力量的皇帝控制着德国。威廉二世认为,在德国专注于西欧事务时,就需要先解决其背后来自俄国的威胁。于是,他决定把俄国这个潜在的敌人引向东方。这也是三国干涉还辽时,德国在俄国背后加以支持的原因。虽然威廉二世从甲午战争后期就开始高唱所谓“黄祸论”,但是他关于“亚洲令人不安,日本令人不安,俄国还是早点去打压一下他们比较好”的说法,也可以解释成德国希望把俄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相比法国,德国给了俄国更多的借款。德国的东方政策可以说就是让俄国在远离德国的一边进行战争,德国的这种战略也是促使俄国开战的理由之一。

清朝在战场上的协助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清朝的动向吧。清朝在甲午战争之后,选择与俄国合作。到了日俄战争时,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这又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前面已经提到过,日本在七博士“满洲、满洲”的鼓动下,主张门户开放就是一切。清朝也意识到,“虽然俄国能给钱,但是如果继续追随俄国,国家怕是都要被夺走了”。既然如此,那么与相比俄国弱小的日本合作,实行满洲的门户开放会比较好,反正只是开放,应该没问题。因此,清朝便开始向日本靠近。

在日俄战争中,清朝采取了中立态度。但是,当日军与俄军交战时,一些地方势力曾经向日本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清朝的地方官员中就有人捐款给日军。这种行为很有趣,在国民政府时期的战争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某位将军获胜时,居然会收到现金作为奖励。日本这边就很遗憾,不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都没有出现过哪个将领因为打了一场漂亮仗而得到现金奖励的事。当时,袁世凯也送了2万两上海银给日本。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清朝在战场上提供的协助。当时的战场主要在满洲,也就是奉天(沈阳)、旅顺、大连和金州,并不包括长城以南地区。在这个地区的情报战方面,日本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是因为清政府虽然嘴上说着中立,但其地方官员们却对日军给予了帮助,对当地的地理情况非常熟悉的农民们在为日军的情报工作效力。

那些农民虽然不识字,但是会数数,因此完全可以掌握俄军马匹的数量、部队的序列等情报。这种程度的情报工作,只要人多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日本由此对铁路沿线的俄军部署有了相当确切的了解。有趣的是,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一位美国学者,名叫沃尔夫(david wolff),2007年,他正在北海道大学的斯拉夫研究所工作。

在小说中,明石元二郎的情报工作很有名。但事实上,前面所讲的那些不显眼的情报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甚至可以说,是这些工作帮助日军在战争中获得了险胜。

战争改变了什么?

日本从日俄战争中获得了什么呢?《朴次茅斯和约》中有以下内容:

第二条 俄国政府承认日本国于韩国之政治、军事、经济上均有卓绝之利益。

虽然这是付出高达84000名阵亡者代价才得到的胜利,但是通过这场战争,日本在对俄交涉中所要求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满足,当初所要求的在韩国的“优势权益”成了和约条文中的“卓绝之利益”。甲午战争后签订的和约中,只写了“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到这里则进一步变成了“政治、军事、经济上均有卓绝之利益”,可以说是相当执着了。从这一条款也可以看出,日俄战争之后,韩国被日本殖民地化已是必然。

《朴次茅斯和约》的第三条,对俄国以外的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堪称福音。

第三条 俄国政府声明在满洲之领土上利益,或优先的让与,或专属的让与,有侵害中国主权及有违机会均等主义的,一概无之。

因为俄国占领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而被排除在满洲之外的列强,现在可以平等地进入满洲了。美国、英国,甚至在战争中援助俄国的德国和法国,都能享受这一条款带来的好处。通过日俄战争,中国东北地区以“帝国主义列强,欢迎光临”的姿态开放了。

因为日俄战争,日本国内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甲午战争所产生的变化的延续。首先是不平等条约的修改,列强明确承诺将在1911年实施修约。日本终于可以完成不平等条约的修改,实现真正的独立了。至于日本国内,应该说有两三个方面发生了改变。日俄战争的阵亡人数达84000人,而甲午战争是14000人,前者是后者的6倍。因为这场战争,日本国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嗯……不是太清楚,反政府的思想会扩散得更厉害吧。

没错。1910年,发生了幸德秋水等人企图暗杀明治天皇的所谓大逆事件。西园寺公望内阁时期,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的管制较为宽松,使得社会主义思想有所传播,不过马上就被严厉打击,进入了“严冬”。这个回答本身是没有错的。在同一时期,还出现了石川啄木这样的思想家,他认为当时国家已经达成目标,并写出了《时代闭塞之现状》等作品,来批评日俄战争之后的日本社会状况。还有其他的思考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