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 五 迈向战争时代

五 迈向战争时代(2/2)

目录

——让国际联盟更积极地介入,用各种方式宣传日本的残暴行为。

也就是说,要继续推进蒋介石之前实施的策略吗?这个做法很直接,但是国际联盟这时候已经暴露了自身的无力,而且美国也不是国联会员国,这个方法好像有点弱呢。

——一时还说不清楚,不过,中国已经和德国建立了新的关系,是不是可以加以利用……

这一点会在下一章加以说明,德国确实曾经短暂地帮助过中国。不过,现在要说的是与美苏直接相关的方法。

——首先把英国卷进来,再通过英国把美国拉进来……

在美国重视英国这一点上,没有错。不过,当时英国与德国之间的对立已经十分明显,此时的英国并没有精力顾及远东。差不多该说说胡适的想法了。他的想法相当大胆,我想大家听了一定会感到惊讶。

胡适表示:“为了让美国和苏联介入这个问题,首先,中国必须在战场上正面迎战日本,并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不断失败。”能在蒋介石和汪兆铭面前果决地说出这种想法的人,大家不觉得很厉害吗?在日本,恐怕谁都不敢在内阁会议或者御前会议上发表这样的言论。有这般决心的人是很有意思的。到1935年时,中国与日本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以及热河战役中,真正的战斗其实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尤其是“九一八”事变,虽然波及范围很广,但是东北军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抵抗。胡适表示,从今以后中国绝不能逃避了,即使要付出极大的牺牲,中国也必须坚持作战,甚至要有由中国先开战端的觉悟。在日本的政治人物里,恐怕没有人能做出这种黯淡的觉悟。胡适这样具体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想让日本的发难变成国际大劫,中国非得要有绝大牺牲的决心。我们试着平心估计这个“绝大牺牲”的限度,总得先下决心作三年或四年的混战、苦战、失地、毁灭。我们必须准备:(1)沿海口岸与长江下游的全部被侵占毁灭,那就是要敌人海军的大动员。(2)华北的奋斗,以致冀、鲁、察、绥、晋、豫沦亡,被侵占毁坏,那就是要敌人陆军的大动员。(3)长江被封锁,财政总崩溃,天津、上海被侵占毁坏,那就是要敌人与欧美直接起利害上的冲突。……在这个混战的状态之下,只要我们能不顾一切作战,只要我们在中央财政总崩溃之下还能苦战,我们可以在二三年之中希望得到几种结果:……(3)使满洲的日本军队西调或南调,使苏俄感觉到有机可乘;(4)使世界人士对中国产生同情;(5)使英美感觉到威胁,使中国香港、菲律宾感觉到迫切的威胁,使英美不得不调兵舰保护远东的侨民与利益,使太平洋海战的机会更迫近。

石田宪主编的《膨胀的帝国 扩散的帝国》 (11) 一书,收录了鹿锡俊教授的论文,其中就有胡适的这段话。胡适的思路可谓彻底决绝。当然,他的想法不会就这样直接变成中国的外交政策,恐怕还会被蒋介石和汪兆铭说“血气太旺了”吧。但是,公然阐述这般言论的人,还是被任命为驻美大使,活跃在外交舞台上。我在知晓了中国国民政府内部的这种讨论之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所谓“政治”的存在。在日本,由军方课长级别的年轻人想出来的作战计划,在年纪差不多的各省厅课长的会议上稍加调整以后,就被送到了内阁会议,内阁会议也没有经过实质性的讨论,最后在御前会议上进行一番徒有形式的问答以后就算完事了。胡适的黯淡觉悟和日本的这种形式主义则完全不同,他下定决心要在战场上咬牙坚持三年的失败,从而迫使美苏介入远东事务。虽然胡适是在1935年做出这一预测的,但是他准确地预见了到1945年为止的大致历史走向。再来看看胡适论述的最后部分吧。

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太平洋世界战争的实现。……我们必须咬紧牙关,认定在这三年之中我们不能期望他国加入战争。……我曾说过,日本武士自杀的方法是“切腹”,而武士切腹时还需一名介错人。日本今日已走上了全民族切腹的路。上文所述的策略只是八个字:日本切腹,中国介错。

——好厉害……

汪兆铭的选择

日本已经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而中国则要为其介错。为了进行介错,中国也要准备好做出相应的牺牲,非常有魄力吧。我们现在要介绍另一位政客,这个人就是汪兆铭。身为国民政府二号人物的汪兆铭在1938年底出逃,来到现在越南的河内,后迎合日本的阴谋,回到日军占领下的南京建立起傀儡政权,从此成为南京伪国民政府的主席,这也成了他最广为人知的头衔,甚至盖过了他早年的其他事迹。不过,这个“国民政府主席”仅仅统治着南京以及上海周边的区域。

1935年,汪兆铭与胡适进行了争论。他反驳胡适的言论说道:“我相当理解胡适所言。但是,与日本进行那样三四年的激烈战争,中国必定会苏维埃化。”汪兆铭的这种恐惧和对于未来的预测,倒也没有错。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中国由此成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汪兆铭仿佛预测到了这一点,所以反对胡适的“日本切腹、中国介错论”。总之,他认为中国不能与日本完全决裂,如果双方发生全面冲突,国民党就有可能丢掉政权,中国会被共产党统治。他之所以会选择走上与日本妥协的道路,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不论对错,这无疑也是一个需要极大魄力的选择。汪兆铭的夫人也很有胆量,在汪兆铭的叛国行为被批判的时候,据说她曾这样反驳和辩解:“蒋介石选择英美,毛泽东选择苏联,而我的丈夫汪兆铭选择日本,这有何不同呢?”

虽然立场不同,但是当时的中国人都已经下定决心,所以战争已经注定要进行到你死我活的最后一刻。1938年10月,在日军的不断进攻下,继南京之后,武汉也已沦陷,中国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正在遭到轰炸,东南沿海则被全面封锁。一般来说,战争打到这种地步,大部分国家可能已经举手投降了。但是,中国并没有开口提出停战,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人的深刻决心和思想,此时正在支撑着这个国家。

(1) 真崎甚三郎(1876—1956年),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核心人物之一。皇道派青年军官在1936年发起的“二二六”事件遭到镇压后,他一度被捕,但是被军事法庭宣判无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列为甲级战犯遭到逮捕,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给予不起诉处分。

(2) “丸山眞男の 時代―大学·知識人·ジャーナリズム ”,中央公论新社2005年版。

(3)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日本称为《关于满洲的日清条约》。日俄签署《朴次茅斯和约》后不久,日本在1905年12月22日与清政府签署《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东三省的南部为日本势力范围。

(4) 日本传统下裳,有多种样式,长久以来被广泛穿着使用。近代经过改良后,曾经一度作为女学生制服,目前仍为女大学生毕业时的礼服。

(5) 滨口雄幸内阁,即1929年7月2日立宪民政党总裁滨口雄幸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组织的内阁,持续到1931年4月14日。滨口出任首相后,起用币原喜重郎担任外务大臣,推行协调外交,缔结《伦敦海军条约》以限制海军军备竞赛,滨口因此受到了右翼的敌视。1930年11月14日,滨口遭右翼分子枪击而身负重伤,于翌年8月26日去世。

(6) 即内阁总辞职,指从内阁总理大臣到各国务大臣的内阁成员全体辞职的情况。战前日本的政治体制下,除去丑闻、对局势应对不力等情况,阁内意见不统一也会导致内阁总辞职。

(7) 日语原文“その 筋”,指代权力机关,尤其是警察的隐语,亦指暴力团等黑帮团体。

(8) 日语“無産政党”,是对于二战之前日本国内合法存在的具有社会主义倾向,声称代表工农利益的政党的总称。但在中日战争等问题上,这些政党并未采取反对立场。在接下来的新体制运动中,这些政党同样被吸收到了大政翼赞会中。

(9) 日语写作“隊付将校”。在基层日军队伍中,除部队长官外,还有一些不在部队正常编制内,负责士兵生活训练以及部队本部勤务的军官,即所谓“队付将校”。这些军官与基层士兵接触较多,对当时的农村疾苦有更深的认识。

(10) 此处为日本时间。

(11) “膨張する 帝国 拡散する 帝国”,东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鹿锡俊的论文题为“世界化する 戦争と 中国の 「国際的解決」戦略——日中戦争,ヨーロッ パ戦争と 第二次世界大戦”。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