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两京十五日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2/2)

目录

朱瞻基以为他们打算半路讹钱。张泉沉声道:“也该出来了。”说罢伸出长臂,朝着左边闸口的一处望台指去。

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锦袍胖子。看他气喘吁吁,应该是刚刚登上来不久,正朝这边挥手。朱瞻基的怒意,腾地在胸中炸裂开来。那胖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弟、汉王的第五个儿子、狻猊公子朱瞻域。

朱瞻域远远看到自己这位皇兄站在甲板上,脸上的肉欢喜得一颤一颤的。他抚掌笑道:“皇兄,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哇。”

朱瞻域真心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从白莲教手里拿回指挥权之后,精心在临清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可是折腾了半天,差点捉到一个于谦,太子却离奇地销声匿迹。他又赶到德州,布下一个更精密的网络,可还是一无所获。直到眼线从济南发来飞鸽传书,朱瞻域才知道,原来太子竟绕路去了济南,并摆脱了几支追兵,之后才直奔德州而去。

虽然他不知太子为何要去济南,可无论如何,总算回到正路上了。可惜的是,朱瞻域赶回德州之时,那条船已出发北上了。可怜他一个大胖子,不得不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把一大半手下甩在后面,这才勉强赶在阁上闸遇到太子。

这份辛苦,无论如何得跟皇兄说说才是。

狻猊公子擦了擦汗,抬起右手,四指着地,中指伸直,活像一只乌龟。然后他左手锦扇一拍,哈哈笑着说了四个字。朱瞻基与朱瞻域隔得很远,听不见声音,可一看那手势,如何不明白这是在说“瓮中捉鳖”。

那些闸棍显然是收了狻猊公子的银钱,停了水龙。剩下的三尺高度,足以让滚坝变成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如今海落船在船槽里进退不能,只消困上半个时辰,朱瞻域的手下便会全数赶到,届时就是真正的瓮中捉鳖了。

太子虽然愤怒不已,可也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个堂弟的应变能力。他只身一人赶到阁上,转瞬间便想出这种拦截手段,一人生生困住了一整条船。

“怎么办?”朱瞻基有些焦虑地对张泉道,“要不趁他的手下还没赶到,我向阁上闸司的官员亮明身份,逼他们重新放水?”

“不必殿下亲自犯险。”张泉低声道,“您先回房间去,这里有我应付。”

“不行!回去我怎么安心!你要怎么做?我看着!”

张泉知道太子犟起来,很难听劝,便叮嘱道:“等一下我自有安排,但殿下你可得扶紧了。”太子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见张泉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也便没多问。于谦从远处跑过来,把太子拽到一根长撸前。

张泉一边朝船头走去,一边厉声喝道:“全船注意,听我号令!”船上的水手似乎早有准备,一半人跑到甲板上来,围住那一堆堆篷布盖住的货物,另外一半人则开始操帆摇撸。这条船从德州离开的时候,甲板上就堆着好多东西,可一直没掀开来看。太子隐隐觉得,这应该是张泉预先安排的手段,可怎么也猜不出是什么。

“你们两个,也抓好,一会儿可谁也管不得!”张泉严厉地对吴定缘与昨叶何喝道。他们两人也乖乖站到太子身旁,一起握住长橹。

远处的朱瞻域坐在望台上,饶有兴趣地看着甲板上的忙碌。他不明白,都落到这个境地了,还有什么可忙碌的,难道他们要强行过坝吗?可这不是一寸两寸的差距,而是三尺的落差!强行过坝等于头撞南墙,逃不掉的。

他看看日头,默算了下时辰,那些手下应该也快赶到了。这阁上闸,想来就是皇兄命强之地。接下来,赶紧先向父王报喜。只要他一登基,世子之位……不对,太子之位未必没有机会。可朱瞻域刚刚开始畅想,却见张泉高高站在船头,看向这边,唇边露出一丝讥讽。

他早预料到了我的手段?朱瞻域眼皮一跳。

这时海落船甲板上的那一块块篷布,已经被水手拽开,露出里面货物的真容——那是大青砖,是临清窑烧制的大块青砖。它们足有数千块之多,码成了整整齐齐的十几大堆。永乐皇帝修建京城的时候,需要大量青砖,其中大部分产量皆来自临清砖窑。一直到现在,青砖仍是临清运往京城的大宗。每条船都会带上那么几方,再寻常不过。

可这又有什么用?难不成要在船上垒一道城墙不成?朱瞻基和朱瞻域的心中,生出了同一个疑问。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他们也得到了解答。张泉舌绽春雷,吐出一个字:“倒!”水手们立刻开始动作起来。

原来在这些砖堆的底下,多垫了一层篷布。水手们俯身一起去拽底篷的边缘,拖着整个砖堆开始移动。当篷布靠近船边缘时,水手们用力一抖,整个砖堆便齐齐倾翻到了船外,发出噼里啪啦的落水声。

“不好!”

朱瞻域从望台上跳起来,他知道张泉要干嘛了!他揪住旁边一个管闸的小吏吼道:“快!快开泄水闸!”小吏慢条斯理道:“这可不便宜。”朱瞻域急忙道:“你要多少,我过一会儿都给你!”小吏翻翻眼皮:“适才公子是先结的账,这个规矩可不能坏。”

朱瞻域暗暗叫苦,他只身赶得太急,身上没带太多财货。刚才为了贿赂闸棍,他把手腕上的玛瑙珠串、头上的金抹额和腰间的玉佩全交出去了,现在身上除了那把锦扇还算值点钱,其他没了。

其实只要稍等半个时辰不到,大队人马就到了,要多少有多少。可这个小吏断然不肯赊欠,非要交了钱再办事。朱瞻域刚才还在庆幸这些小吏的贪赎,这会儿却无比痛恨起来。

就在他与小吏拉扯的同时,海落船的水手们已快要完成卸货了。一块块篷布被拖曳,一堆堆沉重的青砖落入水中,溅起了大小不一的水花。随着大船重量的迅速减轻,那根长长的竹竿又开始向上移动,拍打起一只只石鼋的脑袋:四丈一尺,四丈二尺,四丈三尺……

朱瞻基捏紧了拳头,忍不住叫起好了。难怪这些砖堆不搁进货舱,而是放在甲板上,原来是为了方便推下水。张泉显然早预料到过闸会有波折,所以埋伏了这么一手。万一有人故意要卡水位,海落船可以通过卸掉砖块,迅速抬高吃水,一跃而过滚坝。

而这也正是张泉马上要做的。

桅杆和船腹两侧的水手们早已蓄势待发,一待问鼋的竹竿越过四丈三尺,立刻扯帆摇撸。朱瞻域瞪大眼睛,眼睁睁看着那条海落船浑身一颤,然后缓缓朝着高位船槽开进去。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向满天神佛祈祷,期待张泉算错了深度,让船底在滚坝上撞个粉碎。

可惜事与愿违,这条卸去了几千块青砖的大船,吃水浅了许多,尖尖的船底轻盈地蹭过滚坝的弧形顶部,毫无阻滞地进入高位船槽,前方即是通往京城的一片坦途,再没什么力量能够阻止。

那个船闸小吏也看得瞠目结舌。他本来想漫天要价,没想到那船主居然玩了这么一手。别说自己少收了一大笔贿赂,光是事后清理船闸底下的碎砖,就是好大一场劳役。小吏正要破口大骂,突然身子一歪,猛地被朱瞻域推倒在地。

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朱瞻域已经迈过他的身体,撒腿朝着高位船槽旁边的通道跑去。

这条通道是方便工匠检修上下船槽用的,狭窄而陡峭。他一个胖子居然无比灵活,像一只蜥蜴攀上墙缝似的,几下就攀到了上方。

这上头除了槽渠、闸关、龙尾之类的辅助设施之外,还有一个正对船槽的土台子。台子上架着一尊长约六尺的单箍碗口铁炮,黑黝黝的炮口高高仰对天空——这是闸上专用的信炮。阁上闸的首尾相距太远,所以一般开闸放水,都是通过这尊信炮来协调。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炮手正靠着炮床吃饭团,不防朱瞻域冲到近前,毫不犹豫飞脚一踢,直接把他踢昏过去。朱瞻域喘着粗气,先看一眼海落船,它还在缓慢地从坝上往下挪。这个阶段不能滑落太快,否则光是垂落的冲击力就足以崩散船体了。

朱瞻域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把炮床前方的木端子一脚踹开,本来高仰的炮口立刻下落,变成平射姿态。然后他拨开昏迷的老炮手,从其身下拎起三包火药,一股脑儿塞进炮膛内,想了想,又加了两包,然后抄起振棍,用力捅进去振实。紧接着,朱瞻域又拿起一柄小火叉,打开引信口刺破最底下的一个药包,再稳稳插入一根火捻子,关上火门。

这一系列装填行云流水,就算京中神机营,都难得如此麻利。朱瞻域一个藩王之子,居然对操练火器如此熟练,可见平日里汉王对儿子们的教育,早有规划。

其实这尊火器本不是信炮,而是正经八百的野战大炮。永乐皇帝五次北伐之后,裁撤了一批军器,这门火炮遂被移到阁上闸口,作为信炮来用。朱瞻域想把它变回原来的火炮,还需要最后一样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弹丸。

信炮只需要发出响声,无须破敌,所以炮台上只备有一包包硫火药,却无弹丸。

朱瞻域扫视左右,看到旁边闸关附近竖着一杆通信的水旗,它的旗杆正插在一方挖出孔洞的忤形小石墩上。他冲过去拔掉水旗,双臂环抱石墩,运足力气把它一步步挪到火炮前头。幸亏这石墩个头很小,边缘又被打磨得比较圆滑,可以直接塞进炮口。

当朱瞻域满头大汗地做完最后的准备工作时,远处的海落船即将滑下滚坝的最后一段斜坡,尖底在水中切出两片水花,巨大的船身稳稳从炮台前方的水域掠过。这个距离根本不用担心瞄准的问题。炮台旁有现成的火盆,朱瞻域用一束稻草点燃捻线,这才一屁股滚到旁边的漕渠里,累得大口大口喘息。

捻线是麻纸搓成的,还事先蘸了火药,所以烧起来非常快。当火头顺着最后一截捻子钻入炮膛,先是一瞬间的沉寂,随后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

这一声轰鸣,造成了两种效果,一是炮膛承受不住过量火药的压力,轰然炸裂;二是那个长条石墩乘着这股膨胀之力激射而出,以极快的速度跨越了整个水域。尽管炸膛令石墩完全偏离了射击线,但巨大的船身弥补了精度的不足。

只是短短的一错眼,石墩便像撕破一层窗户纸一样凿穿了海落船的左眩,以无比蛮横的气势冲碎一层层船腹隔板,把里面搅了个乱七八糟。这条海落船原本用于大洋航行,船底是尖底形制,本不适用于内河。大炮开火之时,它恰好正要落下滚坝斜坡,被这么一冲撞,尖底不稳,船身登时剧烈摇摆起来。

船上的所有人都没预料到这次袭击,纷纷东倒西歪,不少人直接跌倒在甲板上。就连船头的张泉,都不得不狼狈地扶住杆,才算勉强站稳。吴定缘、朱瞻基和于谦几人一直握着长撸,在摇摆中保持住了平衡。可就在他们暗自庆幸之时,一声女子的尖叫却从左舷传来。

“苏大夫?”

吴定缘和朱瞻基同时分辨出声音,印象里苏荆溪还从来没这么失态地叫过。两人顾不得对视,同时松开长撸,朝着左舷扑去。

他们抵达左舷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原来那个石墩击中的位置,恰好是苏荆溪所住的船舱。她一直自责欺君,闭门不出,却没想到祸从天降。不幸中的万幸是,石墩没有正面砸中她,而是穿舱而过;而万幸中的不幸是,船身的剧烈摇摆,居然把她从炮弹砸出的窟窿里晃了出去。

他们两个奔过去的时候,恰好看到苏荆溪落水的一瞬间。身后的于谦还没来得及喊一声“哎”,两个人已毫不犹豫地跃下船去,跳进水里。

在船头刚刚恢复平衡的张泉看到这一幕,急忙喝令停船。旁边水手说现在还没彻底下坡,贸然停船会有风险。张泉却一脚踢过去,大吼一声:“下描!”水手们没奈何,只得搬起沉重的锚头,往水里抛去。

本来这条海落船正在下移,先被炮弹横空击中,然后又被锚头猛拽骤停,好像一匹疯马被一下子勒住缰绳,整个力道全都反噬到了船身之上,各个部位都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声音,甚至有些小地方发出了破裂声。

但无论如何,海落船算是勉强停住了。

这时候水里的情形并不乐观。苏荆溪骤受冲击,已昏厥过去,整个人朝着水下沉去。吴定缘和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同时朝下潜去。他们两个此时表现出了惊人的默契,在浑浊的水里一起搜索目标,很快便一前一后,抱住了苏荆溪的脖颈与左腿。

可他们的憋气已到极限,两人不约而同地高举双臂,试图先把苏荆溪托出水面。

站在船头的张泉看到水面上许多泡泡浮现,那张温润如玉的面孔几乎要撕裂开来。这个变化,比意外遭到炮击更让他始料未及。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太子居然会不顾安危,跳下水去救一个女医师。

十来个水手纷纷跳进水里,不一会儿工夫,便把浑身湿漉漉的三个人重新救上船来。

吴定缘状态还好,只是有些萎靡。朱瞻基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他肩上的箭伤几经反复,现在浑水里一折腾,再度撕裂,半殷半黑的血水顺着绷带沁了出来。

张泉看到他至少没死,心中微微一松,这才把注意力放到炮台旁边的朱瞻域身上。朱瞻域已经从漕渠里爬了出来,一身灰尘地站在一片狼藉的炮台之上,冲张泉笑嘻嘻地比了一个恭送的手势。

朱瞻域固然没能阻止张泉过闸,但最后这一炮却击伤了船体。再加上刚才张泉强行落锚救人,让海落船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它接下来在漕河里航行的速度,势必会大幅减缓。朱瞻域的主力部队很快就能抵达阁上,届时沿岸追击一条伤船,实在是易如反掌。

张泉冷冷地“哼”了一声,他知道刚才的举动是饮鸠止渴,接下来的局势会更加恶劣,但他别无选择。两个人就这么对望着,视线慢慢交错开来。伤残的大船,终于顺利滑入坡底,溅起了一片巨大的水花。前方再无船闸,只有笔直向北、毫无遮掩的一条宽阔河道。恰好一阵好风吹过,海落船抖撇起大帆,奋力提速。

阁上闸的上下船槽与炮台很快便被甩在后头,化成一道壮观的背景,炮台上朱瞻域那胖胖的身影,则成为背景中一滴顽固的墨渍。虽然微小,却难以擦除。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