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金鳞开 > 四五八 星宿煌煌日月光(四)

四五八 星宿煌煌日月光(四)(1/2)

目录

在锦衣卫紧锣密鼓做准备的同时,总参军情司和兵部职方司也开始悄悄寻找通辽的商人,安插耳目,力求为大军复辽做好情报工作。相比这些新兴的情报部门,东厂作为曾经的老大更是不甘示弱,丁奥在刘若愚的指点下,着力向南拓展东厂势力。

此时王之心在江南正坐在风口浪尖,每日里不知多少人在背后戳他脊梁骨,甚至还有士子堵在他家门口用泥巴砸门,要求释放钱谦益。碰上东厂在江南设立分厂,就像是久旱逢甘露,终于盼到了亲人,在玄武湖畔专门起了一座四进三院的大宅子,作为东厂南京分厂的厂址。

南京分厂建立不久,提督分厂太监杨帆破获一起朝鲜商人携带国朝情报的大案,抓获朝鲜奸细三人。

作为大明的属国,朝鲜早在天启七年就被阿敏率领的金兵打败,与金签订了兄弟之盟。崇祯九年,黄台吉亲征朝鲜,逼迫其签订了君臣之约。从那时候开始,朝鲜就要派出质子到沈阳作为人质。

虽然朝鲜权贵和国民普遍仰慕大明,鄙夷满洲,但刀枪在前,只能屈服现实。他们收罗明朝士林的消息带回国去,更多的是追求时尚,表示自己不愧“小中华”之名,倒不是有意作为满洲密探。

然而清廷在朝鲜拥有驻兵,其将领从朝鲜权贵口中也能得到一些明廷的消息,这就激发了他们对这条情报路线的挖掘。于是在朝鲜权贵的指使下,三个在南京的朝鲜商人收罗了大量的大明消息。非但有各种报纸书刊,甚至还花钱请士子们聚会。从中打探消息。

这样的行径无疑构成了朱慈烺认定的“间谍罪”。

差点害得宋弘业功亏一篑的那条“楚镇消息”,也正是这三人从江南传到朝鲜,又传入多尔衮手中。

杨帆本来是在王之心座下跑腿打杂,被王之心推荐给了丁奥。谁知丁奥只见了杨帆一次。就委以提督江南分厂的重任。而杨帆在上任之后不过一个月,就有了功绩,一举进入皇太子的视野。如此一来,连王之心都吃不准这杨帆到底什么来路,更怀疑他是混到自己身边的密探。

其实杨帆只是喜欢看人罢了。

每个太监都有自己的爱好作为精神支柱。有的贪财,有的贪权。有的贪色……杨帆则是喜欢看人。他非但收罗了各种面相书,更喜欢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观察别人的容貌、神情,最终练成了火眼金睛的功夫,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过目便知端的。

朱慈烺给了杨帆一纸奖状,勉励他将这门自创的功夫推广出去。同时又借崇祯的名义下了明旨:由东厂负责肃清国内奸细、通敌者之事,设厂狱。

在江南舆论一片喧哗声中,征募江南悍勇之士入伍的消息反倒没人关注了。

而在征兵政策确定之前,西北光复区的官员之中。说着吴侬软语的东南官员早就成了气候。

现在北方的人力充分调动,仍旧面临着捉襟见肘的窘况。江南许多不得志的文人到了北方,原本只是希望谋求个幕友宾客的工作,谁知却喜出望外地获得了一县知县、乃至一府同知的位置。

大明南方的教育程度远胜北方,国初时因为科举中第者皆是南人,太祖甚至还兴过大狱。但事实的确如此残酷。在陕西能中谢元的才子,放在江浙苏松,甚至连中式都困难。这些久久不能中式的生员们,到了山东,参加一场比平日小考还简单的测验,就有了入读行政学院的资格。

在行政学院里,重温一遍“礼义廉耻”,然后背熟基层工作各种制度,快则一月半,慢则三个月。这些小知识分子就可以踏上实践岗位了。其中固然有人会以身试法,却是白白给都察院提供了练兵机会,更多的人还是乖乖按照制度办事。——尤其是看到那些血迹未干的脑袋,谁都不敢大意。

正是这些来自南方的基层官员,在用人不足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想到一点:既然北人不够,为什么不能用南人呢就算江南本地的官府不支持,大可以委派钦差,在各府县乡镇村寨设立募兵点,直接将人拉走。

朱慈烺深感这也是个办法,予以采纳,开始征募南兵。

在原历史时空中,此时江南诸省的“奴变”已经到了喷涌的临界点,这场募兵正好为不愿世代为奴青壮提供了一条出路,让他们进入军中,凭战功闯下前程。同时因为皇太子本人对战士的看重,若是身在奴籍的壮士参军,其父母子女登时脱离奴籍,定立户口,成为平民。

至于因此受到影响的权贵之家,皇太子也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诉讼。

明代有律有例,律是不变之常法,例却是针对一时情况的临时规矩,有的来自圣旨谕令,有的来自六部规制。朱慈烺前世的根底就是法学,玩弄法律武器谁人能敌早就有参军立籍的条例通发全国各周府县,那些富户人家要想打赢这场官司,除非能将朱家从皇位上拉下来。

现在李自成死了,张献忠跑了,多尔衮都在逃跑,要想揭竿起义也得看看天下大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