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偏见的本质 > 第25章 偏见人格

第25章 偏见人格(2/2)

目录

分析显示,由描述所代表的认知组织可以沿着从全面 到孤立 再到狭隘 的单一连续体排序。全面的组织方式是指将所有十种概念组织为一个整体(例如,“都是信仰”)。孤立的组织方式是指将十种概念分为两种或以上的子结构,这些子结构之间存在很少的联系,或根本没有联系(例如,“五种是宗教,五种是政府组织”)。狭义的组织方式是这样一种组织,其中客观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从描述中省略,其余部分被组织成一个或多个子结构(例如,“只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和新教之间存在联系,因为他们都信仰神”)。12

结果证明,在很大程度上,那些持有高度偏见的群体给出了更狭隘的分组,即省略了一些相关的对象;那些偏见程度较低的群体则将所有对象考虑在内,并给出了全面的分组,而那些具有中等偏见的群体则倾向于孤立的分组。

赖卡得(reichard)报告了同样的思维设限,他指出,与其他更倾向于看到整体、更善于联想的群体相比,接受罗夏测试的有偏见的受试者倾向于给出更受抑制、过度强迫性地整齐的反应。13

所有这些实验都指向了同一个立场。有偏见的群体需要自己的世界具有明确的结构,即使这种结构是狭隘的、不足的。当不存在外部秩序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己在上面强加一个。当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时,他们会坚持久经考验的习惯做法。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抓住熟悉、安全、简单、明确的东西。

至少有两种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他们无法忍受这种模糊性,两者可能都是正确的。其中一种认为,偏见者的自我形象被严重混淆了。从童年开始,他们就从未能够整合自身的本性;结果是他们的自我本身并没有提供稳固的锚定点。作为补偿,个体必须找到一个外部的确定之物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明确性。

另一种理论略微复杂一些,它认为,持有偏见的个体在童年遭受了太多剥夺。很多事情对他们而言是被禁止的。于是,长大后的他们为延迟满足感到恐惧,因为延迟可能就意味着剥夺。因此,他们产生了一种对快速、明确答案的渴望。抽象的思考意味着要冒模糊和不确定的风险。最好不要犹豫,最好采取具体的、即使是僵化的思维模式。我们之前提及的案例就支持了这一理论,持有偏见的人似乎的确更容易感觉到挫败(第378页)。他们的低容忍度导致他们总是过度在意自身所站的位置,因为只有结构清晰的感知才能避免挫折的威胁。

客观化

在上一章中,我们提到,持有偏见的人倾向于将自身的品质投射于不具有该品质的他人身上。事实上,持有偏见的人对自身的洞察似乎总是存在缺陷。14

具有偏见的人似乎总是认为,事情就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和自己没有关系。他无法控制自身命运。例如,他认为“即使许多人对其不屑一顾,但是占星术的确可以解释很多东西”。相比之下,宽容的人往往认为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非受星宿掌控。15

持有偏见的女孩在讲述关于图片的故事(主题统觉测验)时更经常将事件看作在没有女主角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发生。行动是由命运决定的(例如,女主角的未婚夫在战斗中丧生),而不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当被问及,“什么会使人发疯?”持有偏见的被试会回以某个外界威胁,或类似于“在我脑海中不断出现的念头”这样的东西。两种回答都指向不受控制的外部因素。在他们眼中,“使人发疯”的绝非自身的缺陷或行动。16

为了解释这种倾向,我们可能需要再次将自我异化视作潜在的影响因素。对于内心冲突的个体而言,避免自我参照是更为容易、安全的做法。他们希望将事件视作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而非由自己所造成的。外罚型作为一种特质,是个体表现这种泛化倾向的一种方式。它与群体偏见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并非我憎恶和伤害他人;是他们憎恶并伤害了我。

制度主义

持有由性格而导致的偏见的个体爱好秩序,尤其是社会 秩序。在明确的制度成员身份中,他能够得到他所需的安全感和明确性。家庭、学校、教会、国家都可以作为他对个人生活中不安的防御。依靠这些可以让他免于依靠自己。

研究表明,总的来说,有偏见的人比没有偏见的人更热衷于制度。反犹太主义的大学女生更热心参加她们的姐妹会;他们在制度上更信奉宗教;他们更加“爱国”。被问及“最令人敬畏的经历是什么?”他们通常用外部的爱国行为和宗教事件来回答。17

许多研究都发现了偏见与“爱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如下一章中将要提到的,极端偏执者几乎都是热诚的爱国者。民族主义与对少数群体的迫害之间的联系在纳粹德国的案例中显而易见。这似乎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情况。南希·莫尔斯(nancy s orse)与奥尔波特(f h allport)针对美国郊区中产阶级人士的一项调查尤其具有启发性。18

这些调查人员承担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任务,即发现反犹太主义的几个被指控的原因中,哪一个事实上最为突出和明显。他们使用的方法很复杂,需要一个92页的满是测试、量表、问卷的小册子。为保证175名被试的合作,研究者为每本完整填写并寄回的小册子支付一笔费用,付给他们当地俱乐部的金库。

首先,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方法对反犹太主义的不同方面进行衡量:被试对犹太人的憎恶程度如何;他们会用什么程度的言语表达憎恶(反对言语);他们的敌对和歧视使他们做出了多大程度的伤害行为(反对行为)。

然后,研究人员测试了几个假设,例如:反犹太主义与不安全感,或与对未来的恐惧之间的联系;反犹太主义与实际经济匮乏,或不确定性之间的联系;反犹太主义与挫败感之间的联系;反犹太主义与关于犹太人“本质”的信念之间的联系;反犹太主义与“民族参与感”之间的联系。

与“民族参与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对一系列命题的赞同与否进行衡量的,使用的命题如,“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世界公民,他们属于人类,而非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我认为自己首先,最后,永远都是一个美国人”。

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发现被试中的反犹太主义者比例非常之高。只有10的被试完全没有反犹太主义倾向。而16的被试的反犹太主义程度到达了一种极端的、几乎是暴力的程度。

虽然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不安全感和挫败感在反犹太主义的形成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对反犹太主义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民族参与感”(national volvent)。它是所有变量成立的前提。“民族参与感”符合与偏见“独一共变”(unie variation)的条件。 “对本质的信念”,即相信犹太人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本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只有当个体同时持有相同强烈的民族观念时,这种“本质观”才与偏见密切相关。因此,“爱国主义”可能只是偏狭观念的掩饰。

这项研究的结果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反犹太主义并不仅仅是一组负面态度。相反,反犹主义者有一个明确的为之行动的目标:寻找一种能够提供安全感的机制。国家即是他所选择的庇护所,是他信念的锚定之处:无论是对是错,这都是他的 国家,国家高于人性,民族国家比世界国家更可取。它具有他所需要的明确性。研究证实了一个人的民族主义程度越高,反犹太主义程度也越高。

请注意,这里的重点是正面的安全感。反犹太主义并不只是恐惧和焦虑投下的影子。经历了大量焦虑和挫折的人并不必然会发展成为反犹太主义者。重要的是对恐惧和挫折的处理方式——以制度主义 ,特别是民族主义的方式处理这些感情——似乎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发生的情况是,持有偏见的人按照他自己的需求定义“国家”(参见第40页图1)。国家对他个人而言,首先是一种保护(而且是主要的保护)。他将国家视为他的内群体。他将自己所认为的威胁入侵者和敌人(即美国的少数群体)排除在国家的利益圈之外,并视其为理所应当的。另外,国家代表的就是现状。国家是一个保守的代理人;里面有他认可的所有安全生活的装置。他的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的一种形式。所以,他不相信自由主义者、权利法案的支持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们威胁到了他的国家概念。19

威权主义

民主国家中的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持有偏见的人在发现这一点后,有时会声称美国不应是一个民主国家,而只是一个“共和国”。他们认为个人自由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个体性造成了不确定性、无序性和变化。在一个等级分明的制度下生活更为简单,群体的分类是明确的,群组也不会持续变化、不断解体。

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持有偏见的人在社会中寻找等级制度。权力安排是确定无疑的——这是他所能够理解和指望的事情。他喜爱权威,认为美国需要的是“更严明的纪律”。当然,这种纪律更偏向于指外部纪律,换言之,他们更希望从外部而非内部把人约束起来。当学生们被问及他们最崇拜的人物时,我们发现持有偏见的学生最崇拜的伟大人物常常是拥有控制他人权力的强力领袖(拿破仑、俾斯麦)。而没有偏见的人则更倾向于崇拜艺术家、人道主义者、科学家(林肯、爱因斯坦)。20

这个权威的需要反映了持有偏见者对人类深深的不信任。在本章前面的内容里,我们注意到持有偏见者倾向于认同“世界上充满危险,人类根本上是邪恶而阴险的”。而民主哲学的本质则恰恰相反。只有在对方被证明不可信任之后,我们才会不信任他。而持有偏见者则并非如此。他不信任任何人,除非对方证明自己是可信任的。

在对以下问题的回答中,偏见者也表达出相似的多疑。“我对以下类型的犯罪感到更为恐惧:(a)强盗,(b)骗子。”两个选项的支持率相仿,但是更恐惧骗子的群体总体具有更高的偏见得分。相较于直接的身体攻击,他们觉得欺骗造成了更大的威胁。通常,对强盗(身体攻击)的恐惧似乎更为自然和正常——这也是没有偏见者所倾向的恐惧类型。21

对于持有偏见者而言,控制其疑虑的最好办法是拥有一个有序、威权主义、强大的社会。强大的民族主义是一件好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领导者——一个马背上的将军!

有证据表明,在儿童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养成威权主义的人格模式。相较于其他孩子,持有偏见的孩子更有可能相信“老师应该告诉孩子们该去做什么,而无须考虑孩子们想要什么”。即使到了七岁,持有偏见的孩子依旧会因为没有得到明确指令而感到苦恼。22

讨 论

我们对偏见人格(一些研究者也会称之为“威权人格”)的描述主要基于近来的研究成果。虽然我们明确了这一模式的轮廓,但是不同证据之间的权重和联系并未完全得到归纳。相较于威权型人格,研究人员归纳了与之截然相反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有时会被称为“民主”“成熟”“创造性”“自我实现”人格。23 我们将在第27章中对这种人格模式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

这章所讨论的大部分研究结论都是基于极端的或对比显著的被试群体——那些在偏见测试中得分非常高或非常低的群体。处于中位数,或“平均”水平的被试没有被计算在内。这样的研究方法论是合理的,但它的缺点在于过分地强调了类型化的一面。我们很可能会忘记,有很多混合型的人格,他们所持有的偏见并不符合我们所描述的理想模式。

目前,我们的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良。大多数的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方法将高度偏见的群体与低度偏见的群体放在一起,得出了一些结论,如前者在感知或问题解决任务中对模糊性的容忍度更低。它并没有使用逆向控制法,即测试对模糊性容忍度较低的被试是否一定也持有更强烈的种族偏见。在我们做出完全肯定的结论前,必须对此进行相关性的双向证明。

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该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前沿的、年轻的——本章中所呈现的结论趋势仍然是足够显著的。我们目前的观点可能有些过度,需要此后对其做出修改和补充。但基本事实已经得到了确定——偏见并不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个独立事件;它通常根植于人格结构之中。因此,我们不能治标不治本。要想改变偏见,必须改变其主体的整个生活模式。

参考文献

1 else frenkel-brunswik a study of prejudice children huan retions , 1948, 1 295-306

2 g w allport and b y , 1946, 22, 9-39

3 t y new york dryden, 1950, 588

4 else frenkel- brunswik and r n sanford y , 1945, 20, 271-291

5 ibid

6 见上面的注释1。

7 j block and jeanne block an vestigation of the retionship beeen tolerance of auity and ethnocentris journal of pernality , 1951, 19, 303-311

8 j fisher the ory process and certa psychocial attitud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w of pragnanz journal of pernality , 1951,19, 406-420

9 else frenkel-brunswik tolerance of auity as an eotion and perceptual pernality variable journal of pernality , 1949, 18, 108-143高偏见人群中无用的坚持的倾向在下文的问题解决实验中得到了清晰的阐述:idity as a factor ethnocentrisy , 1948, 43, 259-278。

10 rokeach attitude as a deterant of distortions recall journal of abnory , 1952, 47, supplent, 482-488

11 e roper united states anti-seites fortune , february 1946, 257ff

12 dividual differences narrow dedness, journal of pernality , 1951, 20, 219-233; al, “narrowdedness” and pernality, journal of pernality , 1951, 20, 234-251

13 s reichard rorschach study of prejudiced pernality a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 1948, 18, 280-286

14 相当多的证据可以在这里找到:t w adorno, et al the authoritarian pernality , new york: harper, 1950, al gw allport and b krar, op cit。

15 else frenkel-brunswik and r n ford the anti-seitic pernality: a research report e sil (ed), anti-seitis: a cial disease new york: 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48, 96-124

16 ibid

17 见上面的注释4。

18 nancy c orse and f h allport the caation of anti-seation of seven hypothes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 1952, 34, 197-233

19 其他研究证实了偏见与政治、经济和宗教保守主义之间的相关性。cf r stagner, studies of aggressive cial attitudes, journal of cial psychology , 1944, 20, 109-140

20 见上面的注释4。

21 g w allport and b krar op cit

22 b j kutner patterns of asciated with prejudice children (unpublished) cae library, 1950

23 对这两种基本类型人格的最充分和最标准的比较包含在t w adorno, et al, op cit。同样相关的是以下讨论:e fro, an for hiself , new york: rehart, 1947,以及马斯洛的两篇文章a h aslow, the authoritarian character structure, journal of cial psychology , 1943, 18, 401-411和self-actualizg people: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pernality syposiu , 1949, 1, 11-34。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