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饮食的迷思 > 第九章 蛋白质:乳制品

第九章 蛋白质:乳制品(1/2)

目录

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被戏称为“牛奶掠夺者”)因为取消了为7岁以上学童免费供应牛奶而声名狼藉。人们对此表达不满,纷纷走上街头抗议。事件随后慢慢平息,而随着牛奶中脂肪含量的减少,销量下滑,学校补贴的削减,牛奶变得越来越不走俏。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它是蛋白质(含3的蛋白)和能量的优质来源,含有2~3的脂肪,其中大部分是饱和脂肪,还有钙等营养元素。

在我小时候,牛奶被认为是最天然最有营养的食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很关键。读小学的时候,就算在炎热的天气牛奶稍稍有些变质,老师也会确保每个学生都把它喝得一滴不剩。母亲的乳汁是我们在人世间咽下的第一口食物,也是大多数人1岁前的主食,那么乳品肯定对健康有益吧?不过当人们慢慢认识到人的乳汁和牛奶的成分不同,而人们喝牛奶的历史也只有六千年时,人们的态度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受情况见诸报端,人们也不再迷信牛奶的健康功效。对食物中脂肪危害的报道使牛奶越发不受欢迎:牛奶渐渐被其他一些植物蛋白,比如豆浆和新兴的杏仁奶取代。

不再喝牛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

20世纪80年代,当乳制品工业受政府的大力支持之时,一项名为“中国健康报告”的流行病学研究,比较了十年前搜集的中国各县50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与80年代的数据。 [196] 项目负责人坎贝尔博士指出,牛奶和高血压发病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他进一步得出结论,为了自身健康,我们应该避免掉入利益相关者的宣传陷阱,远离乳制品。

不过报告中没有说明的是65个县中有62个县的居民根本不喝牛奶,而另外3个食用乳制品同时有较高的高血压发病率的县情况比较特殊。这3个县都位于中国北方,靠近内蒙古自治区和哈萨克斯坦,当地的气候、生活和饮食习惯和其他地区差别很大。这再一次表明由此类相似的观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性往往站不住脚,而我们之前对风险因子的认识往往是基于此种结论之上的。牛奶和高血压发病率的相关性同样有可能是由体重增加,高盐饮食或者蔬菜摄入过少,甚至北方食用乳制品的人口基因组成不同而引起的。

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从中可以找出几千种不同饮食成分与疾病的相关性。考虑到我们一般认为研究结论有5的错误率,其中一些相关性很可能只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坎贝尔指出牛奶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另一个依据是用大剂量来自牛奶中的干酪蛋白喂养动物,会引发肝癌。而研究人员后来发现,用非动物蛋白重复该实验也会得出相似的结果。 [197] [198] 而这些中国村民所说的牛奶——往往是发酵过的牦牛奶——和西方人饮用的巴氏灭菌奶不同。这项研究也引发了对为什么其余62个县完全不喝牛奶的思考。

牛奶变种人

传统观点认为,自从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基因便没有足够的时间演化,调控蛋白的合成,使身体适应新的食物。经过了25万代的选择和演化我们才从黑猩猩变成人,又经过了5000代人类才离开非洲到达世界各地,而农业的历史只有不到500代的时间。因此当今的后农业时代只是演化中的短暂一瞬——没有时间适应变化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最近人们通过研究饮用牛奶的历史,对演化的快慢有了不同见解,而此前上述观点一直是科学界主流的看法。曾经世界上只有35的人可以喝光半品脱(约275毫升)牛奶而没有任何不适,后来这一比例飞涨到占北欧人口的90,占南欧人口的40。然而,不是65不能消化牛奶的人会有麻烦,而是那些在不到200代人的时间里成功适应了牛奶并且遍布全球的牛奶饮用者。 [199] 到目前为止,和牛奶的消化吸收有关的最早基因突变是在6500年前的人类dna中发现的。

在乳酸菌的帮助下,婴儿体内生成了可以分解乳汁中的乳糖的乳糖酶。但当婴儿开始吃固体食物时,这一机制就失效了。这意味着婴儿将无法再消化吸收乳糖。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gactose)缩合而成。乳糖的结构特殊,完美地发挥了它的作用——它基本上只存在于动物的奶水中,是脂肪、糖类及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的优质来源,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和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土耳其(另有一种说法是波兰)的农户最早发现,如果将牛奶制成奶酪和酸奶,人就可以安心食用,而不会有恶性呕吐等不适。 [200] 这两种食物是用乳酸菌发酵牛奶制成的,前面曾说过,和人类不同,乳酸菌可以分解利用乳糖。

突然之间,这些拥有变异基因的人有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食物,能提供所需的蛋白和能量,使这些人拥有了生存优势,从而能繁衍生息,开拓疆土。这些基因随着人类从中东出发,往北方和西方迁徙,很快播散开来。据估计要实现基因如此巨大的变异,人类的生育率要升高18。因此与拥有变异基因的人相比,那些缺乏这一变异基因的北欧人及其后代生存并繁衍的机会要渺茫些。具体原因现在仍然不明。

牛奶提高了患胃病婴儿的生存率,帮人渡过干旱,减少因为饮用不洁的水造成的感染,还可能通过减少婴儿断奶需要的时间缩短了两胎之间的间隔,从而提高了生育率。不管原因究竟为何,牛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基因变异也快速播散。主要的变异发生于欧洲,其他小规模的变异则发生在非洲和中东地区, [201] 这再次证明,从演化层面来说,人类及其基因能够快速适应新出现的重要食物。乳糖基因突变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得基因直到人的成年,都持续处于启动状态。

另外一些因素引起基因微妙的后生变化(作为对饮食或环境的反应,基因可以被启动或者沉默)可能同样意义重大。 [202] 这些变化可以在几代的时间里发生,之后便成为永久性的。尽管目前我们只能猜测可能是外部因素导致乳糖基因发生了突变,但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表明微生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经灭菌处理的生牛奶含有大量的营养素,能为一系列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从对健康有益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到一些致病菌,还包括一些作用未知的细菌。 [203] 生牛奶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用于制作传统未灭菌的奶酪。

早期饮用牛奶的人的优势可能并不在于他们可以从牛奶中获取蛋白质和能量,而在于通过饮用牛奶增加了肠道菌群的丰富程度,从而增强了免疫力,改善了健康状况。很难解释为什么其他人身上没有产生基因突变,特别是在东亚,只有1的中国人有乳糖突变基因。这可能与气温较高令生牛奶很快变质,不再适合饮用,否则会引起感染有关。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茹毛饮血的非洲马赛人拥有这种突变。

另一个无法解释的事实是10的北欧人体内没有突变基因,缺少乳糖酶,但其中许多人仍然可以喝牛奶,不会有任何不适。而另一些有乳糖基因突变的人却仍然乳糖不耐受。这该怎么解释?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食用牛奶或乳制品后出现腹胀、胃痉挛、腹痛腹泻。像美国这样拥有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多样性基因的国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很高,据某广告网站的数据,约有4000万人有乳糖不耐受症。但事实上很难早期或者准确地做出诊断,因此实际发病率仍不明了。 [204]

有1/5的英国人声称他们饮用牛奶后会觉得恶心、腹胀,但只有不到1/3的人有确切的症状或者得到了诊断的证实。要知道在药物试验中,20服用安慰剂的受试者会声称他们有胃部不适。许多症状与缺少乳糖基因关系不大,而一些症状与乳糖不耐受试验结果并不一致,在该检查中,医生会给患者饮用50克乳糖,观察其对呼吸或血糖的影响。医生认为大多数乳糖不耐受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即使这些人并不缺少乳糖基因或者乳糖不耐受试验结果为阴性,我们也可以认为他们“自认为”乳糖不耐受。这部分人对乳制品的排斥是毫无必要的,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儿童钙摄入不足和维生素d缺乏。 [205]

之前人们所关注的都是与牛奶中碳水化合物(乳糖)的消化有关的问题,但牛奶中的蛋白也会引发一些身体反应,特别是过敏。一家澳洲公司发现了牛奶中酪蛋白的微小基因差异,并且瞄准了其中的商机。转基因牛可以产出不同种类的牛奶比如低脂奶早已不是新闻。大部分牛奶中含有a1型酪蛋白,但有些奶牛的牛奶中含有a2型,并且口感没有差别。对于对普通牛奶中的a1型酪蛋白过敏的人来说,已经有了转基因牛产的含有a2型酪蛋白的牛奶可供选择。我觉得这一做法只是转移了问题,还是等待时间来证明吧。

急性腹泻和乳糖不耐受

珍妮和玛丽是来自瑞士的一对同卵双胞胎,现年46岁,住在英国西南部。儿时她们都喝牛奶,成年后,也会在茶和咖啡中加奶饮用。35岁那年,玛丽的婚姻在痛苦和激烈争吵中结束,她和朋友去印度旅行散心,回来之后就出现了消化系统问题。她常常胃疼,夜晚也不能安睡,还有断断续续的严重腹泻。这一症状持续了数年,她找医生求治,却不见好转,最后只有去看心理医生。作为对双胞胎志愿者常规基因分析的一部分,我们检测了她们体内2万个基因的约50种变异。结果再次证实她们是同卵双胞胎无疑,另外我们发现和珍妮一样,玛丽的2号染色体上,也没有大部分欧洲人都携带的乳糖变异基因,这就可以解释她的肠胃问题:她对乳糖不耐受,不能喝牛奶。她照做了,令她难以置信的是,两个星期后她的症状就消失了。

玛丽的困扰解决了,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之前她没有乳糖不耐受的反应,以及为什么和她拥有相同基因、相似饮食的珍妮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同样,这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对其他乳糖不耐受病人的研究也表明他们同样存在对牛奶的不同反应,给有乳糖不耐受症状的病人服用低聚半乳糖(gacto-oligosaharide),与服用安慰剂的病人相比,他们的症状明显改善。半乳寡糖是一种不被消化分解的益生元,能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两个月后,服用半乳寡糖的病人肠道菌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