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自指引擎 > 03.A to Z Theory

03.A to Z Theory(2/2)

目录

男人像是挤出最后的力气一样,在出口前站住,转回身。

“这明显是莫里亚蒂教授的罪行。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些。”

然后他悄无声息地关上门,离开了。

经过半晌的空白时间,听众们终于回过神来。他们纷纷起身,感到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然后面面相觑。

由于狂热的福尔摩斯崇拜主义者们的这一见解实在太愚蠢,反而刺激了媒体的好奇。《莫里亚蒂教授的完全犯罪》《莫里亚蒂的逆袭》等等标题,纷纷在各种媒体上亮相。当年刊行的有关莫里亚蒂的推理小说多达一百二十本。

在《最后一案》中,莫里亚蒂教授确实摔下莱辛巴赫瀑布,落下了自己的人生帷幕。但本应一同摔死的福尔摩斯却恬不知耻地钻过瀑布,化身为一个名叫西格尔逊的人,穿越西藏回归。那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崇拜者们常识到不能再常识的正史。既然如此,接下来登场的自然就是当时已经被指定为濒危物种的科幻迷。

如果福尔摩斯能钻过瀑布,落到背后,穿越西藏返回,那么他的大敌莫里亚蒂教授钻过瀑布,穿过时空返回到现代,岂不是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因为搞不懂这一怪异的推理到底在说什么,所以媒体机构对此都很不接受。莫里亚蒂教授的犯罪原本就是一种修辞手法,至于莫里亚蒂本人穿越时空的解释,谁想要听啊?碰巧偶然一致而已。再硬往里面塞什么解释,岂不是画蛇添足?

未能旗开得胜的科幻迷们尝试曲线救国,将这一事件的真相,以不甘低于推理迷的势头加以发表。

他们说,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与柯南·道尔所创造的宇宙有着非常相似的结构,莫里亚蒂当然只不过是道尔创造的人物,但他证明的定理,正存在于那样的宇宙中。而这一点强烈暗示了我们是被某种智慧书写出的产物。这一性质,作为被书写的空间,在科幻界广为人知。科幻迷们喋喋不休地说着,然而并没有人听他们在说什么。

这一声明给科幻迷为什么被赶入灭绝深渊的考察提供了珍贵的证据。然而对他们这一见解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为数极少。

数学家们发挥出符合数学家般的数学家气质,严肃回应:就算宇宙相异,数学的真理依然是严密的真理,我们无法赞同增加假设、导入奇怪宇宙的做法。

科幻迷们转而反击:即便是这样,如此简明清晰的定理,在此之前竟然会不为人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们声称,我们一定是被什么欺骗了。

数学家没有隐藏自己的焦躁:在数学真理上搞欺骗是不可能的。但是当科幻迷们提出,通过激活判定真理的神经细胞,也许可以将这一定理伪装成真理的时候,数学家们就将他们列入不值得认真对待的分类对象中了。

人们的兴趣从这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中急速撤离,不过总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科幻迷们说的确实非常荒谬,但是人们也开始感觉到,似乎确实在某个地方遭到了欺骗。

定理本身是很好的,基本上是自明的。至于说二十六位数学家同时想到这条定理、同时写成论文、同时投稿,那就不一定了。会不会有什么人在旁边拿了秒表掐算时间呢?

数学家们只能无可奈何地辩解说,那只是偶然的巧合,科学没有置喙的余地。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它发生的概率并不是0。我们把它当成概率为0的事情对待了。相比之下,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而且二十六个人也反复强调说,不可能把自古以来就知晓的定理当作新发现来发表,和世界开这么一个恶劣的玩笑。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能回答。它只是这样发生了。

然后,在这个定理发表的三周之后,“事件”袭击了世界。

那一刹那发生的事情,至今仍然未能弄清。

某个夜晚降临,某个早晨来临。在某处的某个夜晚的那一刹那,那条定理崩溃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凌乱记号。就像是无数粒子的运动偶然间形成了文字般的形状,似乎马上又会离散在空中一样。

就连我所记述的这个插曲所属的历史,是不是与我们所知的历史相连续,也没有弄清。

当前的时间束理论,正在逼近事件发生后的10-12 秒的时间点上的错乱时空。物理学家们预测,再经过十年的研究,应该能够理解事件发生后的10-14 秒后的世界之形态了。但在当下,通往事件那一刹那的时间之路,还是令人绝望地紧紧关闭着。

关于事件的刹那发生了什么,有着各种各样的推测。

我们的宇宙在那一刹那破碎成了无数的宇宙碎片。其他维度的宇宙撞上了我们的宇宙。从真空中突然涌现的无数宇宙把我们的宇宙切得支离破碎。我们的宇宙本身其实是一个不断生成消灭的气泡般的结构,只是伪装成过去那副样子而已。诸如此类。

在这些说法当中,也包括了这样一种理论:在大约289 秒之后,我们会一头扎进a-to-z定理再度有效的时空区域。

就目前而言,我没有找到任何依据来判断这些理论间的优劣。每个理论都有其理论自身的美感。至于是什么样的美,是不是与如今混乱已极的我们的时空之美一致,我全然没有头绪。

我很喜欢这样的比喻:

某个图书管理员,复印一本记录了无数宇宙的书,却把复印件弄洒了。慌慌张张去捡的时候,又把书碰掉在地上。那本书又太古老了,落地时的撞击让无数书页激荡到半空中。愚蠢的图书管理员慌忙去收集那些书页,却搞不清哪一页该在哪里了。

比喻虽然通常都不会超出比喻的范围,不过这个比喻恰好有个很合适的地方:那本书刚好收录了夏洛克·福尔摩斯正典的内容。图书管理员把《最后一案》的书页稀里糊涂混在了复印件里,于是莫里亚蒂教授坠落的记载便消失了,也就是说,他没有掉下莱辛巴赫瀑布。这一突然的变化,让莫里亚蒂教授天才般地发现自己只是某种智慧笔下的人物。他不甘心自己这个犯罪之王被人操纵着犯下各种罪行,所以想尽办法向我们传达这一真相。

当然,比喻终究只是比喻而已。

我很想想象那位图书管理员至今还在拼命整理书页的顺序。虽然我能想象重新排列无数书页会有多么困难,不过应该总比接下来这种想象更有建设性吧。

那是这样一幅想象的场景:书本自己掉落下来,在无人的图书馆中化作无数书页,发出疯狂的笑声。

后来也会不时发生类似的真理反转现象。在这里不妨记录一下。大约两个世纪前,由二十五位物理学家发表的b-to-z理论,被誉为世界终极理论,引起广泛关注。它也经历了a-to-z理论差不多的过程。不过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一是因为那种理论本身不需要吸引听众;另一点是因为紧随其后又出现了c-to-z理论。至于接下来出现的d-to-z理论,影响更加薄弱。到了e-to-z理论,人们甚至开始犹豫是不是还要谈论这个话题。虽然还是可以把这些称之为理论的进展,但就像是反复签订明知一切都会被推翻重写的契约一样,这类真理的任性展现和消失,不禁让人感觉,“真理”这一概念的真理性是不是正在遭受考验。

不过最近人们又重新关注起所谓的终极理论了,这也是有缘故的。目前最新的、且被视为有效的理论,实际上已经发展到t-to-z理论了。前面关于发生事件的那一刹那之后的时空形态考察,也是从这一理论导出的。如果被反复连根拔起的所谓“理论的革命性进展”,继续按照字母顺序发展,那么可以想见,我们将会终于抵达x-to-z理论、y-to-z理论,以及也许是真正终极性的z-to-z理论,或者仅仅是z理论。它也许是真正的终极理论吧,尽管没有任何依据。

对于这种若干人头脑中突然同时出现近乎自明的世界之真理的现象,并且会以作者姓名的首字母从a到z不断缩短的原因,这无疑是充满希望的解释。我们虽然不断遭受某种智慧的欺骗,但毕竟是在朝着终极真理前进。这多多少少能带来一些安心感。我也觉得这是对这种奇异现象的最有力的解释。

但如果推测z理论就是终极理论,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首字母为z的作者有很多,他们所写的论文中,哪一篇才是真正的终极理论?a-to-z理论是因为二十六位数学家同时发现,才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后续的理论也是如此。当然,也是因为论文本身存在着明显的标志,也就是理论的简洁性。但也许将会登场的z理论,我们又如何判断它的简洁性呢?不管哪种理论或者定理,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简洁明了、不言自明的。

我希望自己能找到那样的理论。如果它背离了人们的期待,依然和以前一样被颠覆的话,我大概会被嗤笑吧。我的希望,渐渐被我们也许无法抵达那一阶段的不安所取代。

记录了真理的论文被淹没在论文之海里,就像存在于大海中的一个特异分子。

也许z-to-z理论最终会登场,然后它的真理性依然会被颠覆。也许这场骚乱就这样落下帷幕。在那之后,是没有理论的空集登场,或者是包含了它的空集φ理论登场。而从φ理论开始,又会从空集开始,按照创造顺序数的做法,诞生{φ}理论、{φ,{φ}}理论、{φ,{φ,{φ}}}理论。这是个很有趣的想象。

不过我还是希望最后一次给出我的看法:φ理论大约会逐渐朝向超穷序数w理论发展,沿着w+1理论、w+2理论、2次方理论等等,攀登巨大基数的阶梯。

阶梯之上,也许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唯有巨型智慧才能触摸到的理论世界。

然后在某一天,在阶梯的极限高处,有庄严的声音宣布:真理即42。

或者,会响起莫里亚蒂教授的笑声,宣布真理是二项式定理。然后也许就在那一刹那,夏洛克·福尔摩斯会打断他的笑声,与教授一同坠下瀑布。

向所有方向坠落。

永远坠落下去。

无数次。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